古人对蹴鞠有多狂热?打仗、过节都踢球,妇女中也有足球高手!
史上最贵的世界杯、第一次在冬天举办的世界杯、首次在海湾和中东地区举办的世界杯举办地,“诸神黄昏”之战……创下无数“第一”的2022卡塔尔世界杯,正在激情上演。尽管这次世界杯中国足球国家队没有入选,可世界杯上却遍布中国元素——从裁判、大熊猫,再到体育馆、轨道交通……“中国除了中国队没去其他都去了”登上热搜。
足球的发源地是中国。早在2004年7月,第三届中国国际足球博览会在北京举办时,前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就宣布:世界足球起源于中国。
足球在古代叫做蹴鞠,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。当时齐国的都城临淄就有蹴鞠运动,不过这一运动一开始是古代军队训练与考察士兵的一种方式,到汉唐时期形成了一项成熟的运动。到了宋朝开始发扬光大,四大名著之一的《水浒传》中就详细描述了高俅因踢蹴鞠出色而获得端王荣宠,最终一步升天的故事。
而有着“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离骚”美誉的《史记》,是我国古代一部记录蹴鞠发展的重要著作,书中包含多篇有关足球运动的“体育报道”,有人形象地把司马迁称为世界足球史上第一位“足球记者”。
古代最早最出名的专业球迷之一是汉武帝刘彻,他在宫中经常举行以蹴鞠比赛为内容的“鸡鞠之会”,他不光会自己下场玩蹴鞠,还会找人写球评,命人撰写《蹴鞠二十五篇》,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体育专业书籍,也是世界上的第一部足球专业书籍。
除了史书、小说等文字描述,国画对蹴鞠的描绘更加形象生动。比如现存的《宋太祖蹴鞠图》(现藏于上海博物馆)中,就描绘了宋太祖与其弟赵光义、宰相赵普等六人蹴鞠的场景。画中右边身材矮胖,头戴巾帽,身穿便服,正在踢球的为宋太祖赵匡胤。据说赵匡胤当时是赫赫有名的蹴鞠高手,擅长花式足球,可以头、肩、背、腹、膝、足等部位接触球,大概风格和巴西桑巴舞团的踢法颇有相似。
值得一提的是,宋太祖一生只做了一首诗,在唯一的诗中提到了打仗之余不忘蹴鞠。“治定不应忘武备,花间蹴鞠是雄图”。看来,古人对足球的痴迷,真的到了很高的境界。
寒食踢蹴鞠,曾是古代的一大名俗。此风俗发源于唐朝。不过最初寒食节并非就是现在的清明节,而是在冬季,后逐渐前移,最终与清明节合二为一。在南宋时期,临安城内广大市民特别是中下层人民是蹴鞠的主力军。
北宋张择端的名画《清明上河图》,描绘了当时东京汴梁的繁华,图中可以看到以“球”为命名的店铺。这也间接说明蹴鞠在当时的民间已经颇受欢迎。后来到了南宋此风更盛,在南宋临安城内,有蹴鞠艺人,专以此卖艺为生,出现了黄如意、范老儿等蹴鞠高手。
宋代蹴鞠的普及程度,不管是男性还是妇女儿童,不管是皇亲贵胄还是贩夫走卒,基本人人都会踢。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宋代苏汉臣的《长春百子图卷》,就描绘了儿童踢蹴鞠为乐的场景。
就踢法方面,宋代蹴鞠继承了单球门和无球门两种,取消了双球门踢法,竞技成分减少,娱乐成分增加。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遗憾,如果是当时将竞技成分发扬光大,或许我们会成为现代足球的发源国。
古人对蹴鞠热爱一直很盛,比如明代古画《仕女蹴鞠图》中描绘了一群风华正茂的女孩,在满园春色中快乐踢球,这也说明古代女子并非只是“大门不出,二门不迈”藏在深闺之中,她们一样追求开放和运动的快乐。
看来,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,人们对于足球都充满了热情。因为足球很大程度上是激情、欢乐和拼搏精神的化身,而且“不到最后一刻结果便不可预料”,充满了戏剧性色彩,让人深深着迷……接下来二十多天的时间里,让我们一起好好享受世界杯,享受足球。